不少媽媽在醫師面前小聲地表達疑惑:「為什麼生完小孩後,與伴侶親密接觸時會疼痛,甚至伴隨灼熱感和搔癢?明明生產已經半年多,傷口不應該還沒癒合啊?」這是媽咪產後憂鬱症狀哺乳時期的心聲。
1. 哺乳期陰道萎縮症的真相與困擾
產後媽媽常面臨許多隱私相關的健康問題,而其中之一便是「哺乳期陰道萎縮症」(Lactational Atrophic Vaginitis)。
如果媽媽正在哺乳,加上內診排除了其他病因,那麼多半就是哺乳期荷爾蒙改變所引發的陰道萎縮症。這種困擾不僅影響生理,也對伴侶間的親密關係帶來挑戰。許多爸爸不理解這種改變,媽媽們也會懷疑自己是否性冷感。事實上,高達55%的哺乳期女性面臨私密處相關問題,這並非罕見情況。
1.1. 為什麼哺乳期會引發陰道萎縮症?
哺乳期為了促進乳汁分泌,泌乳激素會大量分泌,這種激素會抑制雌激素與黃體素的分泌,使兩種女性荷爾蒙濃度大幅下降。根據研究,雌激素濃度可能僅為產前的十分之一!這種激素水平的急劇變化會直接導致:
● 陰道黏膜萎縮變薄
● 陰道內壁含水量下降
● 私密處濕潤度減少
這些改變類似更年期症狀,因此哺乳期的陰道健康容易受到影響。
1.2. 哺乳期陰道萎縮症的症狀有哪些?
由於雌激素不足,陰道酸鹼平衡被破壞,乳酸菌減少,進而誘發以下症狀:
● 陰道乾澀與灼熱感
● 性生活疼痛
● 陰道炎反覆發作
● 性慾低下
此外,疼痛感會加深對親密行為的負面印象,造成心理壓力,形成惡性循環。許多媽媽提到,單是想到「性」這個話題就感到煩躁或抗拒。
1.3. 如何治療哺乳期陰道萎縮症?
如果懷疑自己有此症狀,應及早處理以避免問題惡化。以下為常見的治療選擇:
1. 陰道保濕劑 (Vaginal Moisturizers)
含有吸水聚合物和玻尿酸,補充陰道水分。
保濕劑不僅降低陰道乾澀,還能調節酸鹼值,幫助維持陰道健康。
2. 局部雌激素藥膏 (Topical Estrogen Cream)
嚴重乾澀患者可透過局部使用,改善萎縮症狀。
雖然吸收量少,但可能影響泌乳量,需與醫師商討後使用。
3. 私密雷射治療 (Vaginal Laser)
一種非侵入性治療方式,有效刺激膠原蛋白再生,改善陰道黏膜健康。
單次治療效果達63%-74%,對輕中度尿失禁也有幫助。
透過適當的治療方法,大多數哺乳期私密處困擾都能有效緩解。
2. 黃金產後恢復期:新手媽媽必知的護理要點
除了哺乳期的私密困擾外,產後的身體恢復同樣需要格外重視。以下針對產後常見問題進行詳細解析。
2.1. 產後月經的變化與注意事項
● 產後月經何時恢復?
母乳媽媽通常月經恢復較晚,可能在4-6個月後甚至斷奶後才出現;未餵母乳的媽媽則可能在產後2-4週恢復排卵與月經。
● 月經不規律正常嗎?
初次恢復的月經週期可能紊亂,一旦經過3-5次後便會逐漸穩定。如果長期紊亂或伴隨經血過多、嚴重經痛,應及時就醫。
● 月經量減少的原因?
產後荷爾蒙波動會影響內膜厚度,導致初次月經量變少,建議注意營養補充,多食富含鐵質的食物。
2.2. 產後惡露的觀察與護理
● 惡露是什麼?
產後分泌的惡露是由子宮出血、胎膜組織等混合物構成。惡露的量會隨時間減少,顏色由紅轉黃直至結束。
● 惡露持續時間
自然產媽媽惡露排出需約1個月,剖腹產媽媽則約半個月。
● 異常狀況
如果惡露量持續增多、變紅或伴隨異味,可能是感染或其他問題的徵兆,需立即就診。
2.3. 如何緩解產後會陰疼痛?
● 冰敷消腫
使用冰敷袋並加毛巾隔層,減輕局部腫脹與疼痛。
● 保持清潔
勤換衛生棉,並使用溫水沖洗傷口,防止感染。
2.4. 產後何時可以同房?
通常建議在生產後3個月、身體完全恢復後再開始親密接觸。同時建議使用潤滑劑,並在過程中多與伴侶溝通,以減輕心理壓力。
3. 預防與保養建議
● 產後避免便秘
透過高纖飲食、適量攝取油脂與早期下床活動,維持腸道正常運作。
● 勤做回診
醫生會在產後4-8週安排檢查子宮復原狀況,包括子宮頸抹片、惡露評估等。
結語:面對哺乳期私密困擾,積極尋求解決方案是關鍵
產後的荷爾蒙改變雖然會帶來多種不適,但這些困擾並非無法改善。只要了解相關知識,適時接受專業治療並與伴侶保持溝通,就能重拾健康與親密關係